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

《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篇幅探讨股市稳定



            《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篇幅探讨股市稳定 
            人民日报社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他还提出了四条措施,即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请其分别阐述四条措施的内涵和重要作用,以及对这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供广大读者和相关各方参考。——编者
  让“大小非”减持更透明
本报记者 欧阳洁
  应及时公布减持情况,使信息披露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让公众对股权增减存量有全面的了解,对影响股价的因素有明确的判断
  自三一重工大股东承诺延期减持后,近日又有近2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承诺延长限售股锁定期。6月24日,鼎立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鼎立集团承诺,若股价低于20元,将不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自“大非”承诺不低价减持后,鼎立股份的股价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不俗。连续4个交易日里,出现4个涨停,5天内股价从公告发布前一天的5.94元一路上行到了9.1元,最大涨幅超过了50%,至7月8日,该股股价已达10.8元。
  有专家认为,“大非”承诺延期减持,表明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虽然规模不大,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今年2月以来,“大小非”解禁高峰到来,近千家上市公司的股改限售股解禁。由于股指处于较高位置,“大小非”与流通股股东在持股成本上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大小非”集中减持。“大小非”减持被认为是这一轮市场下跌的一个主要因素。
  今年4月,为了缓解“大小非”带来的市场压力,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出售超过一定数量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行为进行规范。目前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的解禁股正在逐步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解禁股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针对“大小非”减持,专家提出多项建议。有专家主张对“大小非”减持收益征税,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当初股改时,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已经达成了协议,现在重提征税,似乎有违当初的承诺。股改的初衷就是要形成全流通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重估上市公司价值,这样才能保证市场长期稳定。”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
  “现在重要的是要加大‘大小非’减持的透明度,及时公布减持情况,使信息披露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让公众对股权增减存量有全面的了解,对影响股价的因素有明确的判断。”李大霄说。
  “小非”是前一阶段解禁股减持的主要力量,有资料显示,目前“小非”减持的总市值已经达到0.7万亿元左右,占解禁量的51%。“考虑到控股权的问题,‘大非’一般不会频繁减持,而且他们的融资渠道很多。而‘小非’则不同,在目前宏观经济趋紧的情况下,他们除股权投资外,还会经营实业,为了弥补实业资金缺口,他们就只能卖掉股票套现。如果下半年的经济环境继续趋紧,‘小非’减持的冲动还会比较强烈。”一家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说。“目前‘大非’发布公告承诺延期减持解禁股,‘小非’也应该加强减持信息披露。”统计显示,未来的两三年内,“小非”可减持的总量为0.66万亿元,而“大非”则超过了15万亿元,“小非”带来的减持压力将减小。
  “‘大小非’减持给市场带来的‘阵痛’需要市场自我消化,慢慢调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形成双向交易机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融资者和投资者利益也将更趋平衡。”李大霄说。